來源:法制網
內容:
前不久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再次審議了環境保護法修訂草案。一些常委委員提出,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應當進一步加強對環保工作的監督。
須重點強化第三方監督主體
辜勝阻委員說,現在社會上認為環保法是一部軟法。之所以是軟法,根本上還是制度設計問題。現在環保工作主要靠兩個主體,一個是政府,一個是企業,靠政府管企業。但現在政府是“裁判員”,同時又是大的“運動員”。政府需要稅收,那些污染大戶往往是稅收大戶。在這樣的情況下,只靠政府和企業二元主體治理,很難把這部法變成一部硬法。
“現在我們有很多事都在強調第三方評估,環保法迫切需要強化第三方監督主體。”辜勝阻認為,第三方監督主體包括人大、檢察機關、法院、公眾等。如果有一個強大的第三方主體來監督政府和企業,軟法才能變成硬法。所以,在立法過程中,怎么樣體現政府和企業之外的第三方主體的監督,是非常重要的。
每年應向人大報告環保工作
修訂草案新增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定期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本行政區域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的完成情況;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發生的重大環境事件應當及時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專項報告,依法接受監督。
“這一規定要求縣級以上政府應當定期向本級人大常委會報告環保工作,建議環境污染嚴重的地區,應當每年報告一次,至少五年要報告兩次。”王勝明委員說,應當進一步加強人大對環保工作的監督。
劉政奎委員也認為,修訂草案上述規定中的“定期”,應該明確為“每年”或“每兩年”,否則一屆政府在任期五年中報告一次也是定期。這不利于人大監督,也不會引起政府對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
應改為向各級代表大會報告
羅亮權委員認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每年都應當向人大報告一次。同時,應將修訂草案有關規定修改為“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報告”。向常委會報告不如向代表大會報告,這樣效果要好得多。
辜勝阻說,每年的人大會議,從常規來講,政府的報告是“一大兩小”:“一大”是政府工作報告,“兩小”是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在環境問題非常嚴重的今天,應該再加上一個環境報告。
辜勝阻強調,空氣、水的質量是重大的民生問題。所以人代會應該在政府工作報告、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之外,再增加一個環境保護報告。立法重要的是要把這個制度設計好,才能使環保法成為硬法。
環境突發事件應向人大報告
修訂草案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企業事業單位,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的規定,做好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準備、應急處置和事后恢復等工作。
楊震委員說,突發事件應對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作出應對突發事件的決定、命令,應當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結束后,應當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作出專項工作報告。這一規定與環保法修訂草案不*一致。環保法修訂草案規定向社會公布并沒規定向人大常委會作專項工作報告。
楊震建議,將這兩部法的規定一致起來。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結束后,政府應當向本級人大常委員作出專項工作報告。